欢喜地 → 歡喜地

欢喜地 → 歡喜地
又名極喜地, 修唯識行, 於第四修習位中十地的第一位。 此位菩薩, 初發真無漏, 舍無始以來異生性, 得聖性, 具證人法二空之理, 能利益自他, 故生大歡喜, 如《解深密經》云: ‘成就大義得未曾得出世間心, 生大歡喜, 是故最初名極喜地。’ 唐代遁倫撰著《瑜伽論記》, 有云: ‘成就大義者, 即是成就自利利他, 名成大義。 得未曾得出世間心者, 初得無分別智, 乃生歡喜。’ 參閱‘十地’條。 二十三劃
* * *
謂菩薩智同佛智, 理齊佛理, 徹見大道, 盡佛境界, 而得法喜, 登於初地。 經云: 於大菩提, 善得通達, 覺通如來, 盡佛境界, 名歡喜地。 (得法喜者, 謂於證得之法而生喜樂也。 梵語菩提, 華言道。 )
* * *
十地之第一地。 見菩薩十地條。
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

Игры ⚽ Нужно сделать НИР?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